在保质期内的药品就一定安全吗?别大意,由于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没过期的药品也可能因为储存方式不当,出现变质、潮解、霉变等问题。今天根据药品的不同剂型,为同学们盘点一下它们各自释放出的变质信号!
药品“拆零”易破坏稳定性
有不少同学都喜欢把药品拆零存放。有些同学喜欢拆出来一周剂量,而更“有经验”的同学甚至喜欢把所有的药品都拆到小药盒里存放,大家都觉得这样方便服用。但是市场上小药盒品种繁多,对于小药盒的密封性和避光性究竟能否达到原包装的水平我们却不容易判断。
药品对其储藏条件有严格要求,其在储存时若与外界水分、氧气等发生作用则会影响稳定性和质量,轻则不能达到预期疗效,重则变质致病。更重要的是,有些药品的理化性质改变并不是肉眼可观察到的变化。在此建议大家药品拆零有风险,储存需谨慎。
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强光及高温易导致药品变质。同学们可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注明的存放条件进行保管。
比如,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密封、在25℃以下保存。取出后应立即服用。”那么这个药就不建议同学拆零存放。建议换为密封性能良好的储药盒同时增加干燥剂。
不同药品剂型,变质有迹可循
胶囊剂:出现软化、粘连、变形、破裂、漏粉、漏油等现象;
片剂:出现裂片、花斑、暗影、异物斑点、变黄、发霉、松散、有异味等现象;
散剂、冲剂:粉末气味异常,有吸潮、结块、发霉、变硬等现象;
丸剂:有变形、变色、裂缝、霉变、虫蛀等现象;
合剂、糖浆剂:出现酸败、异臭、浑浊、产生气体;
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有混浊、沉淀、变色、颗粒等现象;
生物制品:液体的有变色、异臭、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冻干生物制品有融化现象;
软膏剂:变得不均匀、不细腻,有霉变、酸败、分离等现象;
注射剂:出现变色、生霉、沉淀、白点或结晶析出等现象。
最后提醒同学们,要经常查看药品是否过期或变质。一旦发现药品变质、潮解、霉变或过期,需及时交到校医院进行处理。